Kdump 的配置文件是/etc/kdump.conf。
vmcore 的默认目标位置是本地文件系统上的 /var/crash 目录,表示如下:
path /var/crash
要写入不同的本地目录,请编辑路径指令并提供绝对路径。
例子:
path /
要直接写入设备,请编辑原始指令并指定设备名称。
例子:
raw /dev/sda1
要使用 NFS 写入远程系统,请使用 nfs 指令,后跟远程系统的 FQDN,然后是冒号 (:),然后是目录路径。
例子:
nfs host01.example.com:/export/crash
要使用 SSH 写入远程计算机,请使用 ssh 指令,后跟有效用户名、@ 符号和主机名,按顺序排列。
例子:
ssh root@host02.example.com
使用 /etc/kdump.conf 文件中的 core_collector 指令修改 vmcore 转储的过滤级别。
要从转储中排除某些页面,请使用 -d [value] 参数,其中 [value] 是要排除的页面值的总和。
对页面使用以下值:
- 1:zero页
- 2:缓存页面
- 4:缓存私有
- 8:用户数据
- 16 : 空闲页面
建议如下排除所有这些页面。
将值相加(所有值的总数为 31)并提供总和作为 -d(转储级别)选项的参数:
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-d 31 -c
-c 选项启用转储文件压缩。
仅排除零 (1) 和空闲 (16) 页:
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-d 17 -c
如果转储到预期目标失败,默认采取的操作是重新启动。
其他可能的操作是halt、poweroff、shell 或者dump_to_rootfs,这意味着将vmcore 从initramfs 上下文转储到rootfs 并重新启动。
要更改此设置,请在 /etc/kdump.conf 中设置默认指令,如下例所示:
default poweroff
日期:2020-09-17 00:14:33 来源:oir作者:oir